今天是:
无锡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欢迎您的光临

协会动态

联系我们

无锡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

电话:0510-82719983
传真:0510-82757760
邮编:214101
地址:无锡市东亭友谊南路88号三楼(太湖大道南侧)
电子邮箱:wuxi_taixie888@sina.cn

微信公众号:

专题报道

纪念两岸交流三十周年征文选—— 我的台湾情怀

发布者:无锡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发布时间:2017-12-4 14:00:56 点击次数:2979 关闭
    我与台湾的因果情怀,由来已久。小时候,家里很少说起台湾,即使提到也是压低声音嘀嘀咕咕,小声议论,怕被别人听到,见有人来,立马转移话题,甚是警觉。多年以后,我才从大人茶余饭后的闲谈片语中得知,原来我有个三叔公解放前随国民党去了台湾,从此没了信讯。虽说生死不明,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我们整个家族,因有台湾关系,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来,尤其是我三叔婆守寡三十几年,终日以泪洗面,眼睛都哭瞎了,到死也没能等到三叔公回来。我的两个堂伯,也因此事受到牵连,错过了光景,至今没有成家。台湾在我小时候,不仅成了我们家族的忌讳,更成为我三叔公一家人心中永远的痛和那一代人与台湾挥之不去、理还乱的恩怨情仇。难道台湾是我们的敌人?这个问题困惑了我整个童年。小时候,玩打仗的游戏,我们都不愿做台湾特务,台湾特务当时在我们家乡是诅咒骂人的话。
    我初识台湾是从上小学开始的。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描写宝岛台湾的课文,才弄明白原来台湾是我们的,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那里不仅有大海,有五彩斑斓的贝壳,有与西湖比美的日月潭,有温柔美丽的阿里山姑娘,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听过、见过和吃过的水果。原来台湾那么美,有那么多好吃的啊。台湾印象就这样悄然溜进了我的记忆里,去宝岛台湾成了多年的愿望,但许多年过去了,我走过大江南北、到过边关哨卡,唯独没有去我魂牵梦绕的台湾,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。

    说到台湾,邓丽君的歌,余光中的诗,古龙、卧龙生、琼瑶和三毛的小说,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永恒而美好的回忆,一路伴随我们过走那个青涩的年代。八十年代初期,相对城里,农村还是比较落后和保守的。当时,村里电视机还未普及,光景好的人家最多也就买个12吋黑白电视机,即使个别比较时髦的年青人,手里最多拿个2个喇叭的收录机显摆,那也是绝对的希罕货。现在想来,那时的收录机虽然牌子是日本的,说不定是在台湾生产的呢,那时的台湾经济是亚洲四小龙之一,尤其是电子加工业特别发达。当时,农村最多的还是收音机,其次就是档次稍差的留声机了,价格便宜,唱片好买,就是声音有点失真,但这阻当不了年青人向往外部世界的热情。那时大街小巷到处都飘着邓丽君的《甜蜜蜜》,一听就是唱片版的,钢针划瓷器的声音特别刺耳。而我们每天就是这样听着台湾民谣上学、哼着校园歌曲放学。学校里,男生热衷于武侠小说、女生沉迷于言情文学,可以说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了。一首《童年》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校园回忆;一部《楚留香》激发了多少少年梦想仗剑走天涯的救世豪情;一部《月朦胧鸟朦胧》拔动了多少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情怀。如今再回首,偶尔听到这些老歌,仍倍感亲切,不自觉地就跟着唱了起来,在梦里,偶尔还有武功盖世的大侠来华山论剑。可以说,台湾文化影响了我们一代人。慢慢回味,那些余音绕梁的歌谣、那些朴实优美的文学,哪一个不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中流淌而来的呢?岛内文化与大陆文化都属中华文化,同宗同源,正因同根同脉,才有情感上的认同,才能产生理念道德上的共鸣,才能得到我们的认可,才能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。现在岛内搞文化“台独”、“去中国化”难道不是自废武功的行径? 须知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?”


    真正理解余光中的诗,是我上高中的时候,大概是1987年。那年,我的三叔公从台湾绕道香港回乡探亲。到父母、亡妻坟前长跪不起,叩了无数个头,好像唯用这种方式才能表达对父母和亡妻的思念和愧疚之情,前尘隔海,古屋不再,斯人已逝,是天下游子最大的悲哀。是天灾?还是人祸?之后,三叔公每天走村访友,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,找寻记忆中的残影,以慰藉四十年的思乡之情。一个月时间,说长不长说短不短,但在三叔公的眼里,只是一眨眼的功夫,太快了,许多的地儿还没走到;回来时,那些无力回乡的老兵交待的事,有的还没着落。三叔公多么希望日子能过得慢些,这样好在家呆地长些。当时两岸还没有直通,人员往来多有限制,三叔公患有喉癌,不知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家看看。走时,再到父母、亡妻墓前作别,满眼含泪,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停留,久久不忍离去。“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,我在这头,大陆在那头。”一条窄窄海峡,造成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,但又怎能隔断血脉亲情呢?再后来,政策放开了,两岸有了直航,三叔公每年都要回来探亲,并将台湾的子女带回家认祖归宗。听三叔公讲,许多像他这样的老兵一辈子省吃俭用,就是希望有生之年回到家乡,落叶归根,陪伴父母亲人。三叔公说,比起那些已死去的老兵,他是幸运的,赶上好机会,每年能够回家看看,心愿已了,死而无憾了。2011年,三叔公在台湾病逝,但终究不能魂归故里,落叶归根。落叶归根,本是人之常情,台湾回归,不也是人心所向吗?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历史的车轮不因“台独”而倒退。螳螂岂能挡车?


    以前对于台湾的认识,也只是限上面所说的诗、歌、小说和一些老兵回乡的故事。本以为这些与台湾有关的陈年往事,会尘封记忆中。但自1997年,由于工作的关系,我开始接触有关台湾的人文历史、社会经济和政治形态等方面的资料,对台湾的关注转眼就是十几年,只是都停留在理论上,对台湾的了解还缺乏感性的认识,百闻不如一见,纸上得来终觉浅。2016年,在我职业生涯新的十字路口,我有很多的选择,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台办系统,或许这就是缘,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。
 
作者:楚水
国台办 | 省台办 | 全国台企联 | 无锡市政府 | 无锡科技局 | 无锡商务局 | 无锡经信局 | 无锡人社局 | 无锡环保局 |